员工工作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 页 > 员工工作 > 社会实践 > 正文

从飞仙关与风筝节追寻多功村的过往与新生

2023-07-11 09:26:38 来源:bevictor伟德学院汪汪梦之队 审稿:杨丽萍访问量:56

为探寻四川雅安当地村落的历史过往和当今发展现状,来自学院的汪汪梦之队(以下简称小队),于2023年7月10日前往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多功村开展有关多功景点飞仙关大桥以及多功传统风筝节的相关调研活动。

天路第一桥

小队成员在和多功文化站负责人沟通过程中了解到,位于多功村的飞仙关大桥,在新中国建设前期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为探寻飞仙关大桥背后的历史故事,7月10日上午小队成员与当地小朋友们一起进行了实地调研。

炎热的天气没有磨灭小队成员的热情。到达飞仙关大桥后,小队成员亲身观摩了飞仙关大桥,研读了立于桥头两侧的简介与纪文,从而了解到飞仙关被誉为“川藏线上第一关”,而其中的飞仙关桥也被誉为“天路第一桥”。为了进一步了解飞仙关,随后小队对附近的居民进行采访。其中一位稍年长的居民向小队透露到,飞仙关大桥自1951年启建至1972年关闭,从未遭遇战火,这是因为当地地形复杂又十分隐蔽,飞仙关大桥也因此为解放军入藏提供了便利,据小队采访到的一位退伍老兵高仕康说:“敌人一不留神啊,稍微拐错一个弯就找不到路了。”这是一位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当小队成员问起老人当年上战场的感受时,老人的回答是:“为了祖国人民好,想人民平安的过日子。我们不怕死,就是听班长的话往前冲。”为了进一步了解飞仙关大桥的历史,小队来到多功村的文化站向其负责人付女士询问更多细节,付女士表示:“这里是百姓商贾西进康藏的必经之路,最开始是渡口,后来建了桥,但众多来往的行人、军队、马车最终压垮了桥。”付女士还透露到,这座飞仙关大桥仅历时半年便建成了,这在物料、人力极度匮乏的当时是很不可思议的,“这都是军民齐心共作的成果。”付女士补充到。

116E1

图为飞仙关桥实景。汪汪梦之队成员 鄢然

12F2D

图为小队成员采访参与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人。汪汪梦之队成员 鄢然

招商风筝节

结束了一上午对飞仙关桥的探索,小队成员对多功村的“过往”有了更全面的认知。上午调研的“累累硕果”让小队成员信心倍增,干劲十足,午餐后稍作休整,小队成员向当地居民了解到,风筝节作为当地特色活动,在多功村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为追寻风筝节与多功村的渊源,下午小队成员与小朋友们一起在村中进行走访调查。

小队首先采访到了一位在当地负责组织文化活动的阿姨,经阿姨耐心的讲述,小队成员们对风筝节有了大致的了解。2013年4月20日芦山大地震对当地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打击,而风筝节的设立就是为了吸引外来商家入驻多功村带动当地经济。招商风筝节的内容形式丰富多样,除了龙舟比赛、歌舞表演、风筝比赛,还设有30米大风筝由小朋友们在上面画,但是后来因种种原因风筝节停办。随后小队又了解到,在风筝节设立前,多功能村就引进了风筝技艺非遗制作人,并且由这些非遗制作人教当地的孩子这项技艺。当小队成员问到当地是否考虑恢复风筝节时,当地居民李先生表示:“现在那边原先用来举办活动的草坪坍塌了一片,为了安全就没有再举办了,重修的话,资金不足。”

值得一提的是,在探访风筝节起源的过程中,小队成员还有意外的收获——蓝天新镇名字的由来。大地震后,全国人民对多功村重建都十分关切,有不少社会人士对多功村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资助,而“蓝天新镇”便是灾后重建的重要成果之一,为了感谢也为了纪念这些慷概的资助人,便将其取名为“蓝天新镇”,风筝节的设立也是因其与蓝天相关。

14903

图为小队成员采访当地居民有关风筝节的事情。汪汪梦之队成员 鄢然

完成调研活动后,小队返回到居住地对一天的调研成果进行回顾和总结。回望了飞仙关的过去,寻到了风筝节的起源,小队成员对志愿活动所在地——多功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熟悉了多功村的历史底蕴以及天灾下多功村的不易,小队成员们心中都颇有感触,为此小队成员围绕本次调研活动举行了一次研讨分析会,并对接下来乡村夏令营志愿活动进行一系列的改进,让当地的小朋友们能够更了解他们家乡,也让社会能够更关注多功村。